一個人的內在和外在,相形之下哪一個重要?
很多人都會說,
「 內在比外在重要,因為那才是亙久不變的東西。 」
但是,
我們卻都很在意所謂的第一印象,
那不止於是內在的檢視,
更直覺的,是我們的「外在」
汲汲營營於自己的外在部份,
你可以說是為了一種禮貌,
讓別人瞭解到我們對這件事、這場會議、這個約會的重視和尊重,
你可以說是為了表達自己自信的一種方式,
藉由穿著、體態和談吐來表現自己。
但這就是外在。
「評論」藉由「一個不公平的言論組成」
站在一個看似客觀卻仍是主觀的角度和眼光去省視對方,
或許大方向是對的,
但那也只是「大多數人的主觀所組成的方向」
令人不禁思考……
如果這是對的,
那麼,真的被評判得一無是處的外在,是否就此和零分劃上等號?
如果……
我們沒有所謂的外在,
那,是不是就要看「內在」呢?
內在,
看的不外乎是我們的專業技能、知識及常識、個性等等「看不見」也「無法量化的能力」
這部份的考驗,往往不在於直接檢視你本身,
而是藉由透過你手上的種種事件的結果來探討,
藉由事件的過程和結果,進而了解到我們本身的能力、內在,究竟是高還是低──
評斷一個人的內在,
除了個性這天馬行空的沒有對錯之外,
其主要能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評斷標準。
經過長久的努力,
結果依舊不如人意,
那麼,這個內在的評分結果也就趨近於零的話,
是不是就代表這個人也沒有所謂的「內在」呢?
結論是……
當我們口中安慰著這個人較沒有「外在」的時候,
是否都會訴說著他的內在還有哪些可取之處?
當我們口中安慰著這個人雖然擁有姣好的外在的時候,
是否都會批評著對方應該沒有內在、只是虛有其表而已?
如果內外在至少有一項長處的時候,就能夠有可取之處,
而身為既沒外在又沒內在的人,是否就千該萬死了?
Who knows……
攝影者:Shiva
相機:Canon 500D
鏡頭:EF 50mm F1.8II